5月1日,由湖南省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主編,中機國際工程設計研究院、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中國建筑第五工程局、湖南建工集團等12家單位參編的《湖南省建筑工程信息模型交付標準》(DBJ 43/T330-2017)正式出版發行。
該標準是國內第一個貫穿建筑工程全生命期的BIM技術應用成果交付標準,其出版進一步完善了國內現行的建筑信息模型標準體系,填補了建筑工程領域跨階段BIM交付指引標準的空白。
(本標準封面)
由劉瑩、過俊等8位行業專家組成的標準審查委員會認為,本標準從BIM技術在建筑工程全生命期中應用的實際需求出發,提出了設計、施工、運維等各階段進行BIM交付的要求和精度,在技術上有較大創新,具有基礎性和開放性,該標準整體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從本標準立項開始,標準編制組對數十家BIM應用單位的BIM實踐工作進行調研,發現在BIM成果交付中普遍存在模型信息不兼容、可讀性差、可利用率低、交付雙方標準不統一、交付意向不明確等問題。因此,本標準將為建筑信息模型提供統一的基準參照,以促使交付雙方在同一數據體系下工作與交流,并實施廣泛的數據交換和共享,為工程建設服務。
本標準共分6章,主要技術內容是:總則、術語和縮略語、基本規定、交付精度、階段交付、交付成果。本標準通過對建筑工程各階段中需要交付的模型深度進行規定,來支持項目參與各方明確建模需求和成果精度,從而避免建筑信息模型的過度創建,有助于參與各方避免信息斷鏈和重復工作,對項目的成本節約、資源高效利用有著重要作用。
本標準的發布出版,提供了一套基于建筑工程全生命期BIM成果交付的參照標準,將為國內建筑信息化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持,促進建筑行業的升級轉型和科學發展。
(記者/ 王銘俊 通訊員/李星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