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河南“十八羅漢鬧中原”的輝煌,儼然成為一個時代的印記。
當下,全省106個縣(市)正通過提質工程,加速推進新型城鎮化讓中原更加出彩。
省委、省政府日前出臺的《關于推進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繪出了新時期我省百城建設提質工程“路線圖”,成為今后一個時期全省各地推進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的重要綱領性文件。
《意見》明確提出,通過3至5年努力,全省縣級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水平明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資源集約利用效率明顯提高,城鎮特色更加鮮明,綜合承載能力顯著提高,城鎮吸納力、輻射力明顯增強,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一批縣級城市達到全國一流水平。
經濟總量占全省“半壁江山”
“中小城市作為縣域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活動的中心,長期以來都是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動力和載體,是連接城市與農村的橋梁和紐帶。”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廳長裴志揚表示,縣域雖處基層,卻是國家治理的根基所在。
我省縣城數量多、基數大,目前有86個縣,20個縣級市,對全省經濟增長貢獻顯著。一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我省縣域國土面積約占全省國土面積的90%,人口約占80%,經濟總量占全省經濟總量的一半以上。
“縣域經濟發展百舸爭流,縣城是龍頭。”河南理工大學太行發展研究院教授謝東方解釋說,相對于大中城市,縣城具有與“三農”聯系緊密、生態良好、生活舒適等優勢,相對于農村和小城鎮,縣城又具有基礎設施相對完善、公共服務水平相對較高、產業支撐能力較強等優勢。
縣城是縣域發展的“火車頭”
在城鎮體系中,縣城是連接城鄉、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格局的重要節點,既吸納大量農業人口,輻射和帶動鄉村地區發展,又是支持大城市、中心城市發展的重要基礎。
“縣級城市具有落戶成本低、人文環境相近、進城農民有較強歸屬感等優勢,是吸納農村人口轉移落戶、推進新型城鎮化的主陣地。”登封市市長王鴻勛說,截至“十二五”末,登封市城鎮化率達51.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65個百分點。
省第十次黨代會提出,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這是我省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內涵之義,而縣城是城鄉統籌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環節。“縣城作為帶動縣域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其教育、醫療、文化設施直接服務于廣大農村地區,提高農村地區公共服務水平,同時也是縣域通信、電力、交通、燃氣等重要設施的樞紐。”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城市建設處處長劉江明說。
縣級城市整體水平亟待提升
截至2015年年底,我省城鎮化水平僅為46.85%,低于全國平均水平9.25個百分點。“十三五”末,我省城鎮化率要達60%左右。要實現這一目標,關鍵在縣級城市。
事實上,縣級城市有許多亟待提高的方面。我省縣級城市的基礎設施水平如用水普及率、燃氣普及率、建成區排水管道密度、綠地率等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06個縣(市)市政公用設施建設固定資產投資不足全省城鎮市政公用設施建設固定資產投資的20%。
《意見》明確指出,縣級城市公共服務滯后,產業支撐力較弱,產城融合不緊密,規劃建設水平不高,城市管理粗放,城市特色不突出,生態環境較差,綜合競爭力不強。
全省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動員會提出,要抓住五個“關鍵環節”,堅持“五管齊下”,按照“遵循規律、因地制宜”“以人為本、公平共享”“規劃引領、優化布局”“試點先行、有序推進”的總體原則,分步推進百城建設提質工程。據了解,我省每個省轄市選擇1至2個縣級城市,加上部分省轄市和特色小鎮作為第一批試點,為下一步其他縣級城市有序推進創造經驗、探索路徑。